标识制作中常用的石材种类:
花岗石:花岗石的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损,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风化,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能耐酸、碱及腐蚀气体的侵蚀,吸水性极小。花岗石颜色较浅,以灰白、肉红色者常见,多数只有彩色斑点,还有的是纯色,花色一般较均匀,可拼性强,因此,大面积铺地不会影响整体性。
砂岩:砂岩又称砂粒岩,因其颗粒性、结构疏松的特点,故吸水率较高,不能磨光,属亚光型石材,显露出自然形态,质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过砂岩抗击外力较弱,因此在防护时的造价较高。砂岩由于颜色单一纯真,单色或呈现出一种木纹色,常见有:黄色、红色、绿色、白色和木纹色砂岩等。
板岩:板岩重要的质量标志是劈分性,其结构表现为片状或块状,颗粒细微,较为密实,且大多数是定向排列,岩石劈理十分发育,厚度均一,硬度适中,吸水率较小,不需磨光,也没有光泽度的要求,显出自然形态,形成了自然美感。板岩的品种较单调,花色较稳定,颜色多以单色为主。如:灰色、黄色、绿灰色、绿色、青色、黑色、褐红色、红色、紫红色等。
石材饰面种类繁多,花岗岩因其加工性能优良饰面种类尤其丰富,景观设计师如能熟练掌握各种石材的饰面特点对在设计中的灵活运用、丰富设计大有益处,下面就将常见的石材饰面名称特点归纳整理如下:
抛光面(Polished):表面非常的平滑,高度研磨抛光,有高光泽的镜面效果。花岗岩、大理和石灰石通常含天然晶体,经抛光处理这些晶体反射光线而使石材表面有光泽,景观设计中如作为铺地使用时,纵向宽度不宜超过200mm,并且使用不小于500mm宽的非抛光材料做间隔。
亚光面(Honed):表面平滑,粗糙程度界于抛光面和火烧面之间,属低度研磨,产生漫反射,无光泽,不产生镜面效果,不造成光污染。
火烧面(Flamed):表面粗糙,生产时对石材高温加热,晶体爆裂,快速冷却形成粗糙火烧表面,是花岗岩独有也常见的饰面种类,因其表面防滑又不影响清洁,是景观设计中铺装常用的饰面。
剁斧面(Chiselled):也叫龙眼面或斩假面,是用斧剁锤打在石材表面上,形成非常密集的条状纹理,有些像龙眼表皮的效果,可选择粗糙程度,一般只有花岗岩和砂岩才能做出这种饰面,是中式园林中常用的饰面。
荔枝面(Bushhammered):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是用凿子在表面上密密麻麻的凿出小洞,有一模仿水滴经年累月的滴在石头上的一种效果,多用于花岗岩。
粗磨面(Rough-Rubbing):表面简单磨光,把毛板切割过程中形成的机切纹磨没即可,比亚光面要粗糙一些的加工。
机刨面(Machine-Cut):带有明显规则的机切条状纹路,花岗岩和板岩皆可做出这种饰面。
菠萝面(Picked):表面比荔枝加工更加的凹凸不平,就像菠萝的表皮一般,花岗岩和砂岩都能做出这种饰面。
劈裂面(Nature Split):俗称开裂面或自然面,其表面粗糙,但与火烧面的均匀粗糙不同,这种表面处理通常是用手工切割或在矿山錾以露出石头自然的开裂面,花岗岩的劈裂面粗糙程度选择范围较大,常分为深裂面和浅裂面,而板岩劈裂面粗糙程度则较浅,这与其加工性能、质地有关。
拉沟面(Grooved):人工或机械在石材表面上开一定的深度和宽度的沟槽,不如机刨面那么规则,纹理较自然,比剁斧面的纹理要粗一些。花岗岩和砂岩常做出这种饰面。
蘑菇面(Mushroom):也称面包面,一般是用人工劈凿,效果和自然劈相似,但是石材表面却是呈中间突起四周凹陷的高原状的形状,是制作文化石墙的常用饰面之一,花岗岩、砂岩和板岩皆可做出这种饰面,中间突起部分厚度一般为30mm,四周凹陷厚度为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