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01年秋开始对桂林市的错误英语标识作调查研究。市媒体刊登过我几篇文稿,还对我作过几次采访报道。效果之一是公厕统称标识误译为Toilet的情况有所改变,市面新立了多块 “内设公厕 Public Toilets” 导向牌,有的公厕标识Toilet改正成了Toilets。
2006年颁布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规定 “厕所 Toilet”。我去信质询,北京市规范标识办及专家顾问团团长陈琳答复说: “Toilet的单复数视实际情况而定”, “内设男女两间时用复数”。这说明他们和我有共识。但此后不久,专家顾问团成员杜大卫对 “搜狐新闻”记者强调: “公厕要统一标为Toilet”,并宣称他 “努力说服了其他标准制定者”。他还针对我的异议来了封英文信,其相关要点译成汉语是: 如果内设男女两间厕所(toilet)的公厕要标为Toilets,那么内设多个马桶(toilet)的男女厕门上也该标为Toilets,事实上英美都不这样做。又,美国军营和某些山区的公厕叫Latrine/The Can/The Head,都不用复数,Toilet也可不用复数。显然,前者是利用toilet的两个含义,违背逻辑学规则,“偷换概念” ,用 “马桶间” 替换 “厕所间”,是诡辩; 后者违背了英语名词 (例如圣经里的 “sheep and goats” ) 单复数用法不能类推这一语法常识。
但事情的发展出我意外,全国许多报纸和网站相继报道 “公厕标识要统一译为Toilet”。我如果不奋起批驳这种误译和误传,就等于默认我在规范桂林市的公厕标识中颠倒了正误,折腾了人们,浪费了民财; 我的其它许多规范桂林市标识的建言也都会因而遭到质疑。因此我再三在 “北京市民讲外语”论坛和北二外 “汉英公示语站”译难杂症栏上写文章,论证公厕统称标识的正确英译是Toilets。更为严重的是,误译竟为官方采用,成了政府行为。
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根据上海地方标准<<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制定的标准公厕标识牌上的文字标识是 “公共厕所 Toilet”。 广州市要求亚运前所有公厕英译划一为 “Public Toilet”; 据报道,仅中心6区800块公厕标识牌 “变脸” 就花掉240万元!北京市则有反复,重要场所如飞机场等,又将Toilet改正成了Toilets。如此折腾下去,全国恐将花费千百个240万! 这是我不顾84岁高龄,勉力为文,坚持论战的又一原因。
我所写<<评公厕的 “英文译法” 和 “英文译写规范”>>和<<评广州市迎亚运的一项举措>>等文,无可辩驳地证明了 “(Public)Toilet” 只可用作我国城市罕见的不分性别的 “单间公厕” 标识,我国流行的分男女的 “双间公厕” 标识该用 “(Public)Toilets”。文稿寄光明网发表后,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大学论坛、网易新闻中心等多个网站作了转载。上海市教委也转来了英译专家委员会的答复信说: “专家会议认为上海地方标准<<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采取的处理方式与来函观点 ‘Toilet的单复数视实际情况而定’是相符的。” 但复信又说: “不少专家(有的长期旅居美加刚回国)指出,设立男女两间的公厕使用Toilet(单数形式)的情况,在英美国家也十分常见。” 对这种完全不符实际、不是无知便是撒谎的话,我还是耐心地用大量真凭实据作了驳斥。
不久前上海市教委回信言明专家意见难统一后说: “己敦请英译专家委员会对您的意见认真阅研,作为今后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 最后谈谈误译及其流传全国的原由。北外高级翻译学院前院长庄绎传答复我的求教说: “ Toilet的单复数用法我平时未曾注意,经查考,觉得作为公厕统称标识要用复数,但口语多用单数。” 这话给了我两点启发。一是将 “公厕” 的日常口笔语常见译法 toilet 移到标识牌上,可能是导致误译并被广泛认可的原因。二是我国诸多专家、官员和媒体人,极可能平时也未曾注意Toilet的单复数用法,却又缺少庄先生那种严谨态度, 以至对误译未作查考就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这可能是导致误译流传并为政府付诸实施的原因。